各市、縣(市、區)應急管理局、國防科工主管部門、建設局、交通運輸局、農業農村局(漁業主管局)、地方金融監管辦(局),各銀保監分局:
為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落實全國、全省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圍繞省委、省政府“除險保安”的總體部署,針對現階段安全生產責任險(以下簡稱安責險)工作中事實存在的事故預防服務水平不高、數據信息歸集共享不暢、市場行為有待規范等問題,遵循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總體要求和指導原則,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有機統一,堅持市場競爭和行業自律的有機統一,進一步深化完善安責險工作機制,明確并落實安責險工作相關主體職責任務,更好發揮安責險預防和化解安全生產事故風險隱患作用,有關通知如下。
—、切實加強安責險工作的統籌指導
安全生產責任保險是指保險機構對投保的生產經營單位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有關經濟損失等予以賠償,并且為投保的生產經營單位提供生產安全事故預防服務的商業保險。各級應急管理、國防科工、建設、交通、農業農村(漁業)部門(以下簡稱各行業主管部門)要把安責險工作納入本行業、本領域安全生產工作責任體系,依法督導高危行業企業投保安責險。鼓勵其他行業經營單位投保安責險,指導承保安責險的保險機構落實事故預防服務責任。要把安責險工作作為統籌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水平、健全安全生產監管、推動企業加強安全生產本質建設的有效抓手,建立健全安責險常態化工作機制。
各級行業主管部門不再組織比選保險機構共保體。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通過鼓勵指導承保安責險的保險機構提高事故預防服務,優化、整合相關保險產品,有效降低生產經營單位投保成本。鼓勵保險機構通過優化服務、整合險種等辦法,吸引其他行業企業投保安責險,不斷擴大保險機構參與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服務的廣度、深度。
力爭到2023年底,全省安責險制度體系和事故預防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安責險產品和事故預防、快捷理賠、費率調節等工作機制得到完善,多層次的生產安全事故預防機制得到確立,安責險在實現全省高危行業全覆蓋基礎上,更好發揮安責險助力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管理水平提升的積極作用。
二、進一步明確安責險工作的具體職責
針對安責險工作涉及的相關主體,分別明確工作職責。
(一)應急管理部門。省應急管理廳統籌全省安責險工作,制定工作任務目標,推動建立全省安責險制度體系和事故預防服務體系,負責主管行業及領域安責險工作。建立安責險信息管理系統,與行業主管和銀保監部門信息共享,全過程加強對安責險的動態管理。設區市應急管理部門要加強與省應急管理廳的數據對接,做好數據歸集、管理工作。各市、縣(市、區)應急管理部門統籌本地區安責險工作,加強安責險執法檢查。
(二)各行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業領域安責險的組織推進、指導督促和監督工作,制定本行業領域安責險工作目標任務,確定安責險實施范圍。要對接聯系銀保監部門,通過信息共享、調查摸底等多種途徑及時掌握應保生產經營單位底數和投保情況,協同推進行業領域內的險種規范整合,督促引導生產經營單位投保安責險,做到應保盡保。省級行業主管部門應組織制定本行業事故預防服務規范,細化分類分規模操作辦法。建設完善本行業領域安責險基礎數據庫。
(三)銀保監部門。負責監管保險機構依法開展安責險業務。配合行業主管部門,指導保險機構整合八大高危行業領域及其他事故多發易發行業領域相關險種;引導保險機構加強保險創新,優化保險產品設計。指導保險機構加強安責險預防服務管理和信息化建設,提高事故預防服務能力和水平。督促和指導保險機構嚴格按照保險合同約定開展事故預防服務,提高事故預防服務能力和水平。督促保險機構規范經營,及時糾正查處違法違規行為,促進安責險市場健康發展。
(四)承保安責險的保險機構。要針對市場和生產經營單位特點,建立浮動費率調整機制,幫助引導投保經營單位企業合理投保安責險及其他相關保險產品。加強事故預防服務,可自行或委托第三方服務機構按有關標準要求開展事故預防服務,按規定據實列支預防服務費用,建立專門臺賬,?顚S,不得預提。對明顯存在重大安全風險隱患的應投保安責險生產經營單位,保險機構可在其整改后承保;對事故預防服務過程中發現的重大事故隱患,應及時告知當地行業主管部門。協助搶險救災和事故處理等相關工作,建立快速理賠機制,及時核定損失及賠償保險金。加快推進安責險業務信息化建設,按照授權依法使用相關數據信息。
(五)相關生產經營單位。應投保安責險的生產經營單位要依法履行法定義務,主動投保安責險,并按期續保,不得無故延遲續保、退保。安責險的保費由生產經營單位全額繳納,可以在依法提取的安全生產費用中列支(建設工程安責險保費應在工程造價中列支),不得以任何方式攤派給從業人員個人。生產經營單位購買安責險應當覆蓋全體從業人員。要配合保險機構開展事故預防服務,并對服務中發現的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及時整改。
(六)中介技術服務機構。應當具有開展事故預防技術服務的能力,具有從事事故預防技術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術裝備,按照服務標準規范開展服務,并按行業主管部門要求對開展服務的流程和內容等信息進行采集和存儲,并實現數據共享歸集。
三、認真落實安麥險工作具體措施
要以健全目標責任考核制為手段,以制定事故預防服務規范為關鍵,以統一數據信息歸集為抓手,以引導行業協同機制為依托,不斷完善安責險工作機制。
(一)健全目標責任考核制。各級應急管理部門要把安責險工作納入屬地及相關行業部門的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賦予合理考核權重。省、市兩級應急管理部門視情可與其他行業主管、銀保監部門,建立定期會商機制,建立聯絡員制度,定期會商交流工作情況,協商對策舉措。探索建立各相關行業監管部門與銀保監部門的聯合執法檢查機制,定期不定期開展安責險聯合執法和監督檢查,依法糾正應保未保、違規承保、事故預防服務不規范等實際問題。各行業主管部門和保險機構要通過多種形式向各類生產經營單位宣傳安責險的基本知識和重要意義,增強企業投保意識和安全生產意識。
(二)建立事故預防服務規范體系。各省級行業主管部門要把制定、完善事故預防服務作為推廣安責險的關鍵,加快制定本行業的事故預防服務規范,并努力提高實操的針對性、可普及性,以及服務結果的可數據化。在制定的事故預防服務規范過程中,既要有機銜接行政執法監管規定,充分發揮事故預防服務的補充作用,又要考慮企業的可接受度,服務成本的可承受度。適時制定細分行業的事故預防服務規范,逐步形成覆蓋安責險行業領域的安責險事故預防服務體系。
各級行業主管部門在指導實施本行業通行事故預防服務規范的同時,鼓勵保險機構、投保企業、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問加深合作,針對不同規模、類型、行業的企業,在既定行業事故預防服務規范的框架下,實行差異化訂制服務。各安責險承保機構要根據事故預防服務規范要求和各行業領域特點,細化形成服務指南,提高服務能力和質量。
力爭到2023年6月底,各行業主管部門均制定印發本系統有關行業的安責險事故預防服務規范。
(三)加快安責險數字信息管理平臺建設。省應急管理廳建立全省安責險信息管理系統,掌握全省各行業領域安責險工作開展情況。其他行業主管部門可建立本行業、本領域的安責險數據信息系統,或依托省安責險信息管理系統采集、填報本行業領域信息數據并加強日常維護管理,形成本行業領域安責險信息數據庫,互通共享,履行好數據信息管理職責。各承保安責險的保險機構應及時對安責險有關信息進行采集和存儲,并按照授權和工作需要,依法與政府相關部門共享事故預防服務等數據信息。
各市、縣(市、區)行業主管部門應協助做好本轄區內有關數據信息的收集、匯總、上傳和動態更新工作,并形成與執法監管的動態實時信息共享機制。數據信息系統建立后,根據保密權限和工作需要,與各省、市、縣(市、區)行業主管部門、有關保險機構等共享,并依法公開。
到2023年6月底,各省級主管部門均應建立本系統的安責險信息管理系統或依托省安責險信息管理系統完善本系統的安責險信息,到2023年底前,實現與全省安責險信息管理系統定期或即時交互。
(四)加強保險機構行業協同。發揮好行業社團等作用,鼓勵引導開展安責險業務的保險機構加強行業協同,加大對安責險政策、知識、作用的宣傳普及,推動完善承保、理賠、事故預防等服務標準,倡導理性競爭,促進安責險市場規范穩健發展。支持通過建立區域性服務中心、數字化平臺等方式匯集各方資源和力量,提供多元化、一站式保險服務。